2025年9月18日晚间,英特尔与英伟达突然搞出了一条可能会让整个pc行业剧变的“大新闻”。

根据双方共同宣布的信息,英伟达以每股23.2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英特尔普通股,总价为50亿美元。
在接受“入股”后,英特尔将与英伟达达成持续多年、涵盖数据中心和消费级市场的多个合作项目。
在数据中心产品线里,英特尔将为英伟达定制x86 cpu,用于后者旗下的ai基础设施平台。
而在消费级市场,英特尔将构建、并向市场提供集成英伟达rtx gpu小芯片的x86片上系统(soc),为需要集成世界级cpu和gpu的各种pc提供动力。
不知道大家在看完了双方这一公告的内容后有什么感受,但对于我们三易生活来说,这的确让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到兴奋了起来。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楚地看懂英特尔与英伟达此次合作可能会带来、对各方的影响,我们也尝试对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解读。

英伟达上次在dgx产品线里使用英特尔cpu,还得追溯到tesla v100时代
首先,来说说数据中心这条线。关注英伟达旗下产品的朋友可能还记得,他们从多年前开始,就一直有推出被称为“dgx”系列的超算产品线。其产品形态涵盖了从迷你桌面pc(dgx spark)到个人工作站(dgx station),再到可租用算力(dgx cloud)的多种形态。
在dgx系列里,早期的dgx station其实就曾用过英特尔xeon e5-2698 v4作为cpu。但对于现在的dgx家族来说,从最小的桌面超算到大规模的云端算力,英伟达要么使用的是定制的arm cpu,要么就选择了amd的多路超算平台。

很显然,如果今后英伟达打算将旗下数据中心这条产品线大批量换装英特尔cpu,那么就不止意味着英特尔的专业向cpu会多一个“出货渠道”,更重要的是来自英伟达的背书,很可能会对可能会对整个数据中心行业的“风向”带来影响。
当然,我们相信会点进来看这篇内容的朋友,更关心的恐怕还是家用、或者说游戏设备市场是否会因此而再生变数。
先说结论,会的,而且变化可能还不小。
大家不妨再看一遍相关的官方公告。根据双方的说法,英特尔与英伟达在消费端的合作是“集成英伟达rtx gpu小芯片的x86片上系统(soc)”。

这是什么概念呢?不知道大家还记不得记得,英特尔在第8代酷睿i系列的时候,曾经推出过代号“kaby lake-g”的特殊产品线。其在一块pcb上集成了英特尔的四核cpu、amd的vega独显,以及独立的4gb hbm显存。
一方面,kaby lake-g的市场表现从客观上来说算不上成功,但这种“在一颗芯片上集成标压cpu和标压gpu”、“功耗100w的单芯片直接承载移动工作站级别性能需求”的设计思路,极有可能启发了后来的苹果m系列芯片和amd strix halo处理器。
另一方面,kaby lake-g严格来说其实并非真正的soc设计,因为它的cpu核心、gpu核心以及显存是三颗独立的硅晶片,只不过是“贴”在一块pcb基板上而已。

理解了上述两点,再来看看英特尔与英伟达的公告便不难发现,双方后续在消费端的合作深度,极有可能会远超过往的kaby lake-g。因为它将会是一颗真正的,将英特尔cpu与英伟达gpu“集成在一起”的单芯片soc。
而这同样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。一方面因为是单芯片soc,所以就意味着这颗芯片里的cpu和gpu部分,注定会拥有比过去高得多的集成度。它们有可能会分开制造,但通过先进工艺封装在一起;也有可能直接在电路层面进行架构“融合”。结合此前关于英伟达可能会成为英特尔14a工艺潜在客户的传言,甚至不能排除两者均使用英特尔工艺的可能性。

英特尔与英伟达后续合作的x86 soc,明显针对的是amd strix halo
另一方面,无论是曾经的英特尔kaby lake-g,还是现在的amd strix halo,这些自带“大显卡”的高功率芯片内部,cpu和gpu之间采用的都是pcie通道连接。但根据英特尔与英伟达此次发布的联合公告,双方合作的新soc可能会突破这一“惯例”,改用带宽更大的nvlink,来作为cpu与gpu的连接协议。

虽然英特尔的lnl目前在掌机市场口碑不错,但毕竟它相对小众
如此一来,对于英特尔来说,新的soc将能够帮助他们显著增强芯片的图形性能竞争力,特别是在轻薄全能本、小型工作站,甚至是高性能x86掌机市场,都可能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。
那么对于英伟达来说呢?如果大家有关注名门娱乐网三易生活过去对于“ai pc”市场的观察就会发现,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英伟达的gpu拥有很强的ai算力,但因为英伟达过去在x86领域只有“独立显卡”这一种产品形态,而目前的windows系统恰恰将大多数的ai支持力度都放在了npu与核显上,对独显的ai适配基本处于“放养”状态。

英伟达的gpu不缺算力,但ai pc生态目前对于独显确实还不够友好
因此英伟达长期以来只能靠自家的nvidia app,或是在一些合作游戏里提供相关ai功能,无法将gpu的算力直接用于windows系统级别的ai功能(比如以独显驱动ai搜索、系统里的ai绘图等)。
可英伟达如果与英特尔能够顺利推出集成式的soc,那么就有可能会帮助他们的gpu以“核显”的身份,更深度地打入windows的ai生态中,并有望为将来英伟达的整个gpu生态与windows系统、与ai pc的深入融合,铺平技术道路。

当然,此次合作也不是没有“代价”,还记得传闻中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的“n1x”arm架构pc芯片吗?如果英特尔与英伟联手打造x86 soc的话,那么n1x未来的前景、甚至它到底是否能够正式发布,恐怕都不太好说了。
【本文图片来自网络】
